close
透過畫作進行跨文化英語教學
壹、   緣由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將學習領域分為七大領域,分別是語文、數學、生活、社會、健康與體育、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及綜合領域;然而語文領域又涵蓋了國語文、英語及鄉土語文三種。在英語領域中,其基本理念陳述了英語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學模式應採輕鬆活潑、互動之教學模式。
隨著地球村時代的來臨,國際間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頻繁,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顯。從資訊、科技、工商業、乃至高等教育,英語已成為國際交流的重要溝通工具。此外,透過英語文學習,學習者能適切回應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活動和增進多元文化的了解與尊重,並進而使用英語能力為二十一世紀的生活作準備,更被引述為世界公民的必要素質。…
  …上課宜採輕鬆活潑、互動的教學模式;教材內容及活動設計宜生活化、實用化及趣味化;體裁宜多樣化。除強調個別語言成分之外,更應強調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的培養,透過多元教材與活動練習,循序漸進,…
而國中小英語課程之三大目標為之一,為增進學生對本國與外國文化習俗的認識,俾能加以比較,並尊重文化差異。
然藝術與人文領域中,包含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等方面的學習與欣賞,在該領域的基本理念裡也傳達了藝術中所包含的重要文化元素,是該教育階段應該要培養學童所具備的基本素養。藉由藝術教育,培養具有人文素養之國民,同時也對世界文化有所瞭解並成為具世界觀之國際人。 
英語領域與藝術人文領域皆重視文化層面的部分,不管是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傳承或是對外國文化的理解與尊重,在在都闡明了培養學童具備十大基本能力之一的「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基於九年一貫之基本理念「統整」概念,將英語教學與藝術人文領域作結合,發展出以透過欣賞國內外畫作,達到體材多樣化並且活潑具互動之教學模式的目的。提供學童另一種學習英語之模式,同時能夠透過畫作欣賞,了解並學習國內外文化。
故在本文中所提到之藝術乃以視覺藝術為主要討論範圍,試圖透在過國內外各種畫作,進行與英語文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雖然這樣的教學方式仍未在正式的教學活動中進行,但是其與繪本教學有奇異曲同工之妙。茲就藝術與學習的潛在關係,及藝術運用在英語教學之益處,進而探討透過畫作,發展出可行並且能夠增加學童在學習英語的同時,對目標語言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以期達到跨文化之理解。
貳、   藝術與英語學習
一、 藝術與學習
藝術輔助學習是有據可循的,腦科學家們的研究表示: 一、如果人的視聽感官盡可能地被運用,那麼學習就越有可能發生;2)如果在學習過程中,情緒(情感)能參與其中,那麼腦突觸間產生連接的可能性就更大(而學習發生的唯一證據就是腦突觸間產生連接)。而很重要的一點是藝術本身能夠激化情感的產生,藝術家投入創作的同時,對創作本身產生情感,同時創作本身也對創作者及觀賞者的大腦運作產生改變。
另一項改變腦突觸連結的因素便是練習,人們從重複最多的事物當中學習,而人們會重複所關心及喜愛的事物. 所以當人們熱中於藝術時,會一次又一次的重複。 這樣的重複並且聚焦的活動是有益學習的,同時也改變了大腦。所以在語言學習中,如果學習者能夠盡可能的被調動感官、激發情感,那麼他們就能學得更快、更好。藝術作為一種激發人情緒(情感)的手段,不僅能给學習者帶來學習的快樂,而且能幫助學習者更快地在腦中建構學習内容。
同時,道格拉斯.布朗在第二語教學最高指導原則一書中也提到「在正式教室環境中,學習者偏愛視覺或聽覺的學習方式,視覺型的學習者較喜歡閱讀和研讀圖表圖片和其他圖解的資訊。」(道格拉斯.布朗,第二語言教學最高指導原則,余光雄譯:2002)Dee Dickinson在網路期刊Art Education 中提到,腦科學研究顯示人的視覺腦核心是聽覺核心五倍大,難怪孩子不喜歡閱讀單純的文字,或者達不到孩子的腦中,更勝不過伴有視覺圖像的圖文學習。所以一張圖甚過千萬字,便由此可知。(Dee Dickinson,http://www.newhorizons.org/strategies/arts/dickinson_lrnarts.htm。在Stephen W. P Kemp and Gerald C. Cupchik的文章中也得到一般沒有藝術訓練的人對於正面的圖畫較偏好並產生較正面的學習經驗跟溫暖的心情。(2007)
所以藝術對於學習能產生正面影響,並促進強化學習。藝術與學習有著正向加強的關係。透過藝術,不但能藉助圖像幫助學習,還能兼收藝術欣賞,了解藝術文化內涵之附加價值。
二、        藝術、文化和英語教學
       藝術是人類文化的結晶,更是生活的重心之一;透過欣賞畫作,可以了解時代、文化、社會、生活、歷史與藝術的關係。將畫作運用在英語教學中,藉著畫作中將現實實物或抽象意境呈現在畫境中,不僅提供圖像連結語言,也提供了情境上的真實意義,寫實畫作中提供當時的情境,及時代背景資訊。在中西畫作中,若以畫作內容分類,約略可以分為風景類、休閒活動 、人物類、靜物類、動植物類、歷史故事、傳說、民間風俗節慶及戰爭等涵蓋類別與台北市英語課程綱要中所公布的參考資料-課文情境背景與主題大致雷同。所以在教材選用上,可以說是資源豐富並且涵蓋中內外。
三、        畫作與英語教學
目前在英語教學活動趨勢中,大量使用圖像教學用具,如閃示卡、情境布置海報、繪本故事教學、TPR、韻文歌謠等視覺及聽覺感官刺激,及電腦資訊融入英語教學,讓以上資源更加豐富與多元。搭配電腦資訊融入,可以將畫作真實呈現在課堂上,不但讓教學模式更加多元豐富,也提供另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圖像融入教學,不但讓抽象觀念具體化,同時搭配文字能夠讓學習者強化文字與圖像的連結,強化學習效果。
每個時期中內外的藝術家,其擅長作品種類相當多,故在搜尋資源上可以以個別藝術家作品作教材之主要來源,例如梵谷很多太陽花之畫作及塞尚有很多蘋果靜物畫,可以用在教低年級之數數(counting)、顏色(colors), 或說故事(storytelling)。而蒙得里安很多畫作是以幾何圖形安排並且有豐富的顏色使用,可以在教顏色(colors)、形狀(shapes)主題時選用其畫作。
參、   透過畫作發展英語教學活動範例
一、教學主題:顏色
縱觀蒙得理安的作品,多以三元色加黑白色塊呈現,形狀多為方形格子狀,畫作中呈現簡單,色彩豐富,用色單純之創作。分析蒙德里安的畫,發現他畫作中,不表現任何東西,它只是用粗重的直線和橫線,把畫面精確地劃分為一定數目的正方形和長方形,它們的大小不一,色調平板,有時只有兩種顏色,即線條的顏色和底色……構圖格式是嚴格的幾何圖形,但不難看出:蒙德里安的目的並不在於宣揚幾何圖形的高度抽象之美,它給觀畫者帶來的是一種平面的感覺。而用色單純,作為低年級教材,摒除複雜畫面的干擾,讓學童能專注在顏色的注意及形狀上。是為選擇作為低年級~畫作融入英語教學的教材資源之一。
二、     教學對象:低年級
在皮亞傑的認知理論中,低年級階段的學童屬於具體運思期,思考上較能理解具像意義,具有保留、種類和序列的能力,且有數的概念。思考過程限於他觀察得到的真正物體。所以蒙得理安的畫作對低年級學童而言,具體色塊及形狀呈現,雖然創作本身有其含意或抽象意義,但是就視覺上,低年級能言其所見,說其所感就足夠了。至於抽象概念,可以在中高年級作延伸教學。
三、     教案:蒙得理安的顏色教學
教學簡案
主題
顏色Color
年級
低年級
Time
80Mins
教師
 
Teaching material
投影片
Aids
電腦、單槍
學生先前經驗
學生已學會顏色基本單字如red, blue, green
具體目標
1、能了解蒙得理安畫作風格及其用色。
2、能以英文說出畫中的顏色。
3、能模仿蒙得理安的畫,自我創作。
句型
What color is it? It’s _____.
What color can you see? I see ______, _____, and _____.
單字
Blue, green, red, yellow, white, black, grey
畫作
蒙得理安的作品
教學流程
活動
時間
1. 暖身活動
       Color song: rainbow song
10’
2. 發展活動
將製作好的投影片,呈現畫作風格及作品瀏覽,約略以中文簡介畫家。以英文述說每一件畫作或畫風應用在日常生活用品。
 
20’
 
3. 句型與單字教學
1. 句型與單字練習
2. 進行單字及句型小活動。
 
10’
 
4. 延伸活動
以蒙得理安畫作做為創作的模仿對象,學童自行創作。
 
20’
 
5. 成果發表
 
讓學生展示他們的作品,並發表其對畫家作品的感受。
 
20’
 
肆、   預期學習結果
一、     藝術與文化的學習:
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主題教學~顏色(color)能夠透過畫作介紹顏色,並且將著名畫家在其畫中如何應用顏色,雖然是抽象畫派的畫家,但是其用色單純,正符合低年級的顏色單字,透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童不但學習到畫家本身的畫風及相關藝術文化背景,雖然要低年級學童去想像畫背後的抽象意義很難,但是藝術的學習本來就是必須漸進的累積,在低年級藉由著名畫家的畫作,讓孩童抒發其感覺,欣賞並抒發其觀感,是培養其鑑賞能力之開端。單純的思想在觀賞單純用色的藝術作品,則有其單純的感受。不期待小朋友能夠說出畫家本身的創作意涵,但是這樣簡單的作品,卻也在我檢選畫作的過程簡單化,不需考太多其他不必要的景物會干擾學生的語言學習。對於藝術能有簡單的感受描述就夠了,在描述上可能無法以英語描述,而那並非是主要目標,透過畫作學習跨文化才是重點。而對此畫家所做的藝術欣賞,雖然跟
二、     英語學習:
如前所述,蒙德理安的作品,在顏色上大部分是以三元色加黑白兩色,而在九十六年的最新版台北市的英語課程綱要中所列的低年級基本學習單字中,關於顏色的單字則包括了blue, red, green, yellow, 及color等五個單字,所以選擇蒙得理安的畫來作教材是最適宜不過的了。教材中呈現蒙得理安的畫作,以及各種生活中的蒙得理安風格的藝術品或生活用品,讓學生理解這位藝術家的畫風,除了基本單字學習以外,加入相關句型學習,最後以學生模擬蒙得理安作品或自創類似作品結束。這樣一堂統整藝術與英語課程,兼收了語言學習、藝術欣賞、藝術創作的課程。
學者專家們對學習的型態也提出了學習型態的理論,這樣的一堂課,不但照顧到視覺型的孩童,對於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慧更是顧及到了學童在藝術上的智慧發展。但是不同年段的學生,認知階段也不同,到了中年級,已經能有抽象概念,思考模式上也能處理復雜的問題,所以在課程上能更深入介紹畫家的畫作風格,學習背景較為複雜的畫作意涵。而內容上可以有較多的變化。
伍、   結論
      在研究過程當中有很多的思考及掙扎,也發現很多問題與不足之處。茲提出以下三點結論:
一、畫作可以做為教材或教學工具來源之一:
在目前小學英語教學中,原本就大量的使用閃示卡,而透過畫中具像或抽象的內容,傳達另一種視覺感官上的刺激,又能達到圖像輔助教學效果。故相較於閃示卡,名畫不失為一種可作為教材或教學工具之來源。
二、審視教學目標及慎選畫作:
透過畫作教學,有很多的掙扎,例如教學過程中是以語言為主呢?還是以藝術為主?我的目的在哪?是藝術?是語言本身?還是文化?一開始很矛盾,在選擇題材上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及篩選,若教學目標是將藝術融入英語教學,並使學生能夠了解世界文化,那麼畫作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媒介,因為畫作本身就述說了很多文化背景及知識。透過畫作,能夠以圖像輔助教學,促進語言學習。語言的學習本身即是文化的學習,若是能夠嚴格審視教學目標及選擇畫作,並考慮學生學習認知發展階段,那麼便不構成矛盾了。
三、加入語言成分與畫作結合:
如果教材的設計,只有藝術作品本身,所能傳達的語言教學,可能就受限制,也可能難有語言產出,但是若將畫作當成是中間媒介,加入文字,也就是語言本身,在教學過程中,透過聽說讀寫教學流程,將畫作內涵或具像傳達給學生,那麼在學習過程中,主學習(認知)為語言,副學習(技能)為藝術文化,而輔學習(情意)是藝術鑑賞。故綜觀而言,透過畫作學語言不失為另一種語言教學模式。只是在畫作的選擇及語言的加入及加深加廣,都需要有藝術背景知識及研究。透過畫作了解世界各種文化及藝術成就,相信能讓孩子獲得除了語言之外的豐富世界觀。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道德拉斯/布朗(H.Douglas Brown)著;余光雄,譯(民91)。第二語教學最高指導原則修訂版)。臺北市:臺灣培生教育。
張心龍(民84)。從名畫解藝術史。台北:雄師。
黃宣勳(民)。聽,畫在說話!。台北:紅蕃茄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綱要。(民95)。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國民小學英語領域課程綱要。(民96,修訂版)。
 
英文部分:
Stephen W. P Kemp and Gerald C. Cupchik, University of Toronto. (2007, July)
The emotionally Evocative effects of painting.
Visual Art Research:
Bob Raczka(2002). No one saw ~ Ordinary things through the eyes of an Artist. Minneapolis:Millbrook Press.
Bob Raczka(2002). Art is …~ Brookfield,Connecticut :Millbrook Press.
Judith Cressy(2000). The MetropolitanMuseum of art~ Can you find it, too?
                New York: Abrams.
Anna Nilson(2000). Art Fraud Detective~ Spot the difference, solve the crime!
                London: Kingfish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ju5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